四川省志愿援朝外科手术队
杨光曦
1953年1月15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工作委员会国际医防服务队第十二队,也叫四川省志愿援朝外科手术队在成都正式组队。
队长为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骨科专家谢锡瑹教授,
队员有:党新民、陈德树、萧庆叙、吴志安、薛露华(女)、
1月18日,全队乘火车到重庆,换乘江轮到武汉,
3月7日,他们通过鸭绿江大桥进入到朝鲜。
副队长杨振华
在去工作岗位的途中,在志愿军后勤二分部,
与国际医防服务队第十五队(天津手术队)合影。
四川队的工作岗位在战场最前沿的上甘岭地区,
第十四兵站医院副院长丁汉
1953年的四、五月,正当我军积极备战期间,敌人到处进行轰炸扫射。我们随时作好防控准备。
遍山的烟火都是敌人在我兵站医院地区的轰炸造成的。
轰炸后他们就地全力扑灭火焰。扑灭山火后,
杨振华还因陋就简地制作了一些简易的医疗器材,如:自制胸腔测压器、胸腔闭式引流器等,
兵站医院
杨振华与敬以庄合影
前排左起:谢锡瑹、杨振华
第十四前沿兵站医院
在中朝人民军队的坚决打击之下,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议在三八线签订,中朝人民取得了这场正义战争的伟大胜利。
平康郡洗浦里举行庆祝大会
庆祝大会群众
庆祝大会主席台
医疗队成员都去参加了庆祝大会
敬以庄等与朝鲜人民军和少年儿童
朝鲜少年儿童队
朝鲜人民群众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胜利的喜悦
庆祝胜利的朝鲜群众
1953年8月,抗美援朝国际医疗队召开全体医疗队队长会议。谢锡瑹和杨振华出席会议。
部分来自各地队长的合影
第二基地医院,安院长(左)、杨振华(中)、王队长(右)
左起:王队长、温院长、安院长、杨振华。
坑道式的石室是他们的住处,室内有地坑,冬暖夏凉。
第二基地医院
杨振华在指导学员学习麻醉机的使用方法。
学员们为解除伤病员的痛苦而努力学习!
1953年12月,完成短期军医训练班培训任务后,四川队与共同工作的第二十二队(闽南队)合影。
瞻仰罗盛教烈士纪念碑
被罗盛教救回来的朝鲜少年崔滢瞻仰恩人纪念碑
与崔滢父子
崔滢后来加入了朝鲜人民军
其中第三次赴朝慰问团于1953年10月到达朝鲜。
11月5日,在志愿军后勤部,由慰问团副团长、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为志愿军官兵进行慰问演出京剧《贵妃醉酒》。
慰问团第三分团中,有华西老校友、四川音乐学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郎毓秀教授。在抗美援朝的前方,杨振华与老朋友见面十分高兴,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1954年2月25日—3月12日,
代表们来参加总结大会
代表发言
分组认真讨论总结工作经验。
参加会议的部分代表
杨振华与代表们
198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工作总结之战伤外科》一书中,多处提到杨振华教授、第十四兵站医院和第二基地医院所取得的工作成绩。
杨振华的获奖证书
由于杨振华工作努力,成绩突出,因而在1953年9月荣立三等功。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第九大站政治处批准发给了《
“功绩摘要”栏记载:“工作积极热情,对伤员有高度同情心,对医务人员的教育上细心耐心,手术时能亲临指挥参加指导,工作中有专研性创造性。”
第十二医疗队佩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
安全通行证
回国通行证
杨光曦於2020年7月17日
往事如烟 | 人物掌故 | 岁月留痕 | 趣闻轶事 | 联络我们 | 主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