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儒耀教授

 

宋儒耀,整形外科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总编辑,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农工**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获政府特殊津贴。

 
报效祖国 何惧征途漫漫 
我国整形外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著名整形外科专家宋儒耀教授,1914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三义庙街。他自幼家贫, 祖父和父亲都是海城的名医,在宋儒耀12岁那年,大批山东灾民“下关东”逃到海城,染上伤寒。宋父目睹灾民惨况, 每天出城为灾民施医送药,自已不幸也染上伤寒,几天后就去世了。这件事在幼年的宋儒耀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家祸未已,国难临头。1931年日寇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刚念完高一的宋儒耀被迫辍学。1932年, 他以同等学历考上了济南齐鲁大学七年制的医学院,后于1933年转学到华西大学七年制的牙医学院。他学习刻苦钻研,每学期考试成绩总是第一, 这样可以领到30元奖学金,才能维持生活、继续念书。经过刻苦努力,1939年他以优异成绩在华西大学牙医学院毕业, 获牙医学博士学位。早年的艰苦奋斗,造就了他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品格。 
  


毕业后,宋儒耀留华西大学任教,同时在华西牙科医院做外科医师。1941年,他因工作出色被破格提升为外科主任。 当时抗日战争激烈,有些颌骨*伤伤员送到成都,华西牙科医院完全不能治疗。有个颜面和双手被烧伤的飞行员被送往美国,花了十万美元, 仅在面部补了几块皮,双手仍然未得到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华西大学愿意培养一位中国的面颌整形外科医生给中国伤员治疗。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这一希望变成了现实。一天,华西大学口腔科来了一位穿黑色长衫、面容清癯的老者要求做全口义齿。院长见此人其貌不扬, 认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患者,故将原本找他治疗的病人转给了宋儒耀。宋将其口内残存的七个牙根一次拔除, 又将参差不齐的牙槽骨凿平并缝合,手术干净利落。几天后此人的夫人来医院找宋儒耀说:“从前陈先生拔一颗牙就昏倒了,您一次给他做了这么大的手术, 他完全没感到有任何不适,他非常佩服您的技术,认为您是一个应该培养的、有前途的年青人,他愿意送您到美国进修”。这时,宋儒耀才知道这位“陈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陈布雷,时任蒋介石的机要秘书。 因他多年为牙病所困,故此蒋介石给他一个月的假期,并介绍他到曾经给自己治疗过牙病的华西大学就医。1942年, 宋儒耀被送往美国进修。当时正值抗战时期,人员出国非常困难,他的护照是第八号。 
  
1943年,宋儒耀到美国ROCHESTER大学医院整形外科做住院医生。1944年, 他到费城的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进修学院访问IVY教授, IVY教授是当时世界著名的面颌与整形外科权威,并任《整形与再造外科》杂志总编辑。访问期间,IVY教授临时让宋儒耀给他作手术助手。IVY教授发现这位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中国青年学者才华出众, 同意接收他。于是,宋儒耀又转到费城进修。 
  
在费城进修医院做住院医生不久,一天晚上有一位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大出血的病人来看急诊,病人生命危在旦夕,家属非常焦急。宋儒耀当机立断, 毅然给她做了颈外动脉结扎手术,出血立即停止。IVY教授在多年之后对此事还赞不绝口。他在1962年出版的回忆录中,在他众多的学生中, 特别用了一章来回忆这位中国学者。他称赞宋儒耀是“宾西法尼亚大学进修学院最出色的学生之一”。他写到“他(宋) 处理的急诊病例之一是一个颌面外伤严重出血的病人,经局部处理未能止血,但他通过结扎颈外动脉控制了出血”。 他还称赞“宋学习勤奋、工作仔细,笔记极为认真”。他说:“宋坚持记录他协助我们处理的每一病例,对即使病理标本的镜下切片都作了详细记录和描述, 绘了极好的图画,并涂上色彩。后来,他把这些笔记整理成论文,被授予医学硕士学位”。IVY教授为了帮助这位才华出众的中国青年学者, 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解剖学系给他找了个解剖学助教的工作,让他半工半续,为此他常常要工作到深夜, 1948年他以出色的成绩获得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进修学院科学博士学位。 
  
宋儒耀在费城深造期间,夫人王巧璋女士也到美国进修。1948年就在他取得博士学位的同时,他们的女儿在美国出生。 按照美国法律,孩子就自然取得美国国籍,他们也可以长住美国。许多人劝他们说:“***党已经控制了大半个中国,留在美国吧!”优厚的生活待遇、现代化的工作条件, 没有能动摇他们爱国的赤子之心,他们想到抗战刚胜利,中国需要建设,人民需要整形外科,毅然带着刚满月的孩子,远涉重洋,回到祖国。 
  
1948年,华西大学破格任命他为医学院和牙学院的面颌与整形外科正教授,同时兼任华西大学口腔医院院长,时年34岁。 华西大学牙学院和医学院都是七年制。前四年半的基础课相同。牙学院的毕业生再在医学院学习两年半,考试合格, 就可在医学院毕业。宋儒耀在任教授和院长之余,又在医学院上课,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参加考试。作为一位教授和院长, 在一般人看来,这是无法想象的事,但他感到无穷的乐趣。这段教授兼学生的生活,他一直坚持了三年, 直到1950年底于华西大学医学院毕业。这是他一生不贪安逸、勤奋好学的最好写照,也使他成为国内外少有的获得三个博士学位的人。 
情系人民 创建整形外科医院 
  
解放后不久,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宋教授奋起响应。1951年,他奉命带领“西南整形外科手术队”参加抗美援朝的医疗工作。 
  
美国为了挽救他们的失败命运,在战争中首次使用了凝固***。对于凝固***所造成的严重烧伤,世界上包括它的制造国美国在内都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志愿军有很多凝固***烧伤和面颌部炸伤伤员急需现代整形外科治疗。宋教授率领的医疗队冒着危险,奔赴朝鲜前线。 他决心探索治疗凝固***烧伤的方法。经过仔细研究,他首先开始了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异体植皮工作,挽救了许多严重烧伤伤员的生命, 他发明了全脸和全手的整张游离植皮术,提高了面部和手部烧伤治疗功能和外观效果;他还发明了不用胶水的“带针”鼓式取皮机,为治疗凝固***烧伤提出了一套完整方法。当时伤员很多,而整形外科人才奇缺, 他不得不采用“车轮战术”,由助手准备好几台手术,他做完一台手术,换身衣服,接着做第二台手术……。 他那高大的身影驱走了死神,他那灵巧的双手创造了新生,他那慈祥的双眼给人以信心,他那敦厚的笑容给人以力量。由于他的卓越贡献,1951年志愿军卫生部给他所领导的手术队记一集体功, 并给他本人记大功一次。 
  

由于宋儒耀教授的工作成效,整形外科在治疗战伤中的重要作用在解放军军内得到高度重视。为了提高战伤救治水平,迅速壮大整形外科队伍,1951年, 宋教授在长春第三军医大学开办了一个短期整形外科训练班;1952年又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办了一个为期两年的整形外科进修班 ,并多次到全国各大军区,巡回讲学和作疑难手术;宋教授为我国培训了第一代整形外科队伍,使整形外科在国内迅速得到发展。 
  

抗美援朝工作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于1956年送他到苏联参观学习,历时半年余。他对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整形外科工作做了详细考察, 并向拉普钦斯基教授学习了狗的断肢再植和肾脏移植手术。 
  
1957年,宋教授由苏联回国后,吸取美国和苏联整形外科的优点,结合我国整形外科工作的经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 在北京东交民巷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整形外科医院,宋教授任业务院长。 
勇于探索 攀登科学高峰 
  
宋教授办事踏实认真,不尚空谈,作风雷厉风行,事必躬亲。大到医院的规划设置,小到图书杂志、手术室的鞋架设计,他都亲自过问。在他的领导下, 整形外科医院很快在全国打开了局面,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朱德总司令曾为该医院亲笔题字,***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多次称赞医院的工作并向国外介绍医院的成就。1957年, 宋教授在该医院成功地重复了他在苏联学习的断肢再植动物实验,为我国成功地进行断肢再植手术积累了经验。 
  
整形外科医院成立不久,他在完成了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口腔学》教科书的编写以后,又写了《唇裂与腭裂的修复》、《 乳房整形外科学》以及40多万字的《手部创伤的整形外科治疗》。这几本专著,既包括有国内外、过去和现在各家学者的知识和见解, 也包括他自己的专长和经验。他还为这些著作亲自绘图。 
  
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又是经济落后的穷国,有大量病人需要得到整形外科治疗。按照传统的整形外科方法, 许多手术需要多次才能完成。宋教授从不迷信洋人,他相信中国人自己的智慧。他坚持要有自己的创新, 他怀着对人民满腔的热忱,毕生努力探求中国式的整形外科新方法。在此期间,他经过深入研究,打破了传统的不能在多部位同时施行手术的禁律,发明了“一次手术完成的全鼻再造法”, 使国外需要三次手术才能完成的工作一次完成,他还发明了“鼻底三角瓣唇裂修复法”,使唇裂手术的效果更为完美。 同时他还在“***”前在国内首次进行了小血管吻合动物实验。前者是对经典手术方法的重大改进,后者则是国际上刚刚萌芽的显微外科一个开端, 都是极具创造性的研究工作。 
  
***期间的1969年,整形外科医院被迫解散,宋教授也被下放到江西劳动,后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宋教授最终于1973年回到协和医院工作。 他提出了多种新的手术方法,如:⑴修复腭裂的上提手术;⑵新的尿道下裂修复手术;⑶全下肢整张植皮术;⑷一次完成的阴茎再造手术;⑸有感觉的阴道再造手术;⑹改进的肛门再造手术;⑺新的乳房整形手术。 这些发明创造凝聚了宋教授多年的心血,标志着我国整形外科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宋儒耀教授用他辛勤的劳动,不断的创新,为病人解除了痛苦, 为人民创造了幸福。 
  
在1978年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宋教授向大会建议,恢复被解散的原整形外科医院。1978年10月,经一位副主席、六位副总理批示, 同意在原亚非学生疗养院院址恢复整形外科医院。 
  
原“亚疗”多年失修,庭院荒芜,房屋破旧。宋教授虽然已是花甲之年,但仍常常奔走于八大处与市区之间,为整形医院的恢复日夜操劳。在他的领导下, 恢复工作进行得极为迅速,1979年5月动工,10月就修缮完毕,开始收治病人。以后病床逐年增多,1981年又新建了手术楼,到1985年, 已经发展成有床位320张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整形外科专科医院。 
  
当时的宋儒耀教授虽然已年逾古稀,仍然精力充沛,眼不花,手不抖,在繁重的管理事务之余,还经常活跃在手术台上, 作复杂的大手术。他开始的一次手术完成的外耳再造手术的研究,使我国外耳再造手术超过了当今世界先进水平; 他坚持显微外科研究,进行新的游离皮瓣的探索,首次提出了“肌间隔皮瓣”的理论,在原来认为不能作游离皮瓣的部位, 成功地做出了上臂皮瓣和大腿皮瓣。 
  
宋儒耀教授是新中国第一位整形与颌面外科教授,自1948年回国后,一直注重我国整形外科人才的培养,决心为祖国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整形外科基地, 使中国青年不像他当年那样必须远涉重洋到外国才能学到整形外科,使中国病人能像美国病人一样得到较好的整形外科治疗, 这一决心他始终不渝。他的这一报负在新中国已成为现实。从他1951年在长春军区大学举办整形外科训练班开始,一直未中断教学。整形外科医院恢复后, 经他指导又有11名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研究生毕业。 

  
1979年春,宋教授率我国整形外科代表团首次出席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七届国际整形外科学术会议。 这次会议使国外同道首次接触了封闭30年后新中国的整形外科。我们的各个学术报告都引起大会的极大兴趣并获得大会的最高评价。 
为国争光 学术上征服世界 
  
1981年秋,宋教授应邀赴美国讲学,他的讲学引起了美国整形外科学界的轰动,他讲演完毕,有很多次听众全场起立鼓掌,经久不息。 国外专家对他报告的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期再造手术的新颖设计和完美效果赞扬不已,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并作为《整形外科临床》 第九卷第一册于1982年1月在美国出版,在全世界发行并引起广泛的反响。几个月内收到数以百计的来自世界各地整形外科学者的祝贺和索要论 文的信件。宋儒耀教授以他辛勤的劳动,在世界整形外科学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荣誉。 
  
1982年夏,第八届国际整形外科学术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城召开。我国政府派宋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二人参加。 这次赴会除了作学术报告以外,还有另一任务,即争取作会员国。在解放以后到***期间这一相当长的时间里, 台湾方面都是代表中国作为各个国际会议的会员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罗马召开的国际外科学会和在旧金山召开的泌尿外科学会都是如此 。宋教授和中国科协的工作人员在到达蒙特利尔城的第一天,就见会场上悬挂着台湾的青天白日旗。 他们按照我国专家在罗马和旧金山的作法向大会主席提出**。但大会主席的回答是:“台湾是会员国,而你们不是。”如果按照以前的做法是退出会场以示**, 但宋教授觉得国家花了那么多外汇送他出国,不能就这样白白地回去。于是,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找美国、 加拿大和印度等几国的会员,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他们出面要求大会就“会员国问题”用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 投票结果除了一票反对以外,几乎全票通过。于是大会的会场撤下台湾的旗帜,挂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从此,每次国际整形外科学术会议, 新中国的整形外科医师们都能以会员国的身份出席。 
  
1983年,宋儒耀在华西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担任整形与颌面外科教授已经35年,美国面部整形与再造外科学院为了表彰他在医疗、 教学和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在1983年6月1日于旧金山召开的第四届国际面部整形与再造外科学术会议上特授予他该学院的最高荣誉奖“金锯奖”, 同时受奖的还有美国的DINGMAN教授和巴西的PITANGUY教授,二人都是当代最负盛名的整形外科大师。 授奖仪式非常隆重,宋教授被推举为受奖代表人发表致辞。 

从1981年起,几乎每年都在北京召开一次国际会议,宋教授利用他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邀请当代最高的学术权威,如MILLARD、PITANGUY、REES、RANDALL、WILLIAMS、SHAW等整形外科大师, 讲授他们的经验并在整形外科医院表演他们的专长手术,wbr>使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医师,不需要出国即能结识国际最权威的专家和初知世界学术水平。 与此同时,全国同道也有机会彼此进行学术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中国的整形外科水平。 
  
1985年,宋教授经过多方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于北京成立了中华整形外科学会,同时,创办了《中华整形与烧伤外科杂志》。 
  
他于1990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美容整形外科学》,对规范、提高以及发展我国美容整形外科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唇、腭裂是人类较常见、多发且严重的先天畸形。宋教授对于这些不幸的儿童怀有深深的同情。1957年他因发明修复腭裂的“单侧手术”而遭到不公正的批判, 成为“拔白旗运动”中全国七个“白旗”之一。但他始终未放弃这个手术方法和对唇、腭裂修复治疗的研究和改进。 在他84岁高龄时,仍然和年轻医生们一起,为不满一岁的唇、腭裂患儿作难度很大的修复手术。他于1998年在《 中华整形与烧伤外科杂志》和美国《整形与再造外科杂志》分别发表其新发明的唇裂手术,“鼻小柱侧面皮瓣法”。 该方法提出了一个治疗唇裂的新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宋儒耀教授一生笔耕不辍,发表专著五部,专业论文数百篇,特别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 宋教授凭借顽强的毅力与何杰金氏淋巴瘤顽强抗争,他在病房里边做化疗边写作,终于再版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唇裂与腭裂的修复》。 
  
2003年2月宋儒耀教授不幸与世长辞。他把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整形外科,他用一生践行了一个科学工作者要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 一息尚存,永不停止的崇高风范。

 

文章来自网络

返回上页

 
往事如烟 人物掌故 岁月留痕 趣闻轶事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