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活

吕东建

  蜂窝煤是绝大多数老百姓家里的主要燃料,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居民楼里,浓烈的煤气都会让人窒息,无论走到哪里,随时都会感觉到自己的肺在痛。以前家家户户也都是烧蜂窝煤,好像没有那么可怕,可不知现在是怎么的,可能是煤的质量在下降吧,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忍耐。

  稂大哥是一个很好的工匠,心灵手巧,有很好的钳工底子和机加工能力,是五车间三工段长。早就想改变这种烧蜂窝煤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窝棚里,不通风,煤气更是不得了,散不出去,常常会头痛头晕。不知道他从哪里看到了人家的气炉子,非常感兴趣,当即决定要自己造一个汽油炉子出来。

  这种气炉子,是将燃料油汽化,烧的是汽化气,燃烧的火力大,没有污染。如果能大规模生产出来,足可取代蜂窝煤,有着广泛的市场,很值得研制推广。

  没有图纸,没有帮手,更没人指点。他首先琢磨透了汽油炉子的工作原理,然后,凭着自己的想象,一样一样地做着每一个部件。三工段本来就是一个大钳工和机加工车间,做起所有东西来,什么工具什么手段都不缺,只要能想象出来的,都能实现。不久,稂大哥的第一个汽油炉子做出来了,能不能用不知道,但大家都抱着巨大的兴趣,希望成功,希望将来自己家也可以有一个。

  稂大哥把气炉子放在车间外面的干水沟里,油壶里装的是航空汽油,在上面的加热槽上,用一小堆面纱,蘸上汽油点燃,预热。然后在油壶里打气,一直打到快打不动为止。周围来看热闹的人很多,有人还做好了灭火准备, 也有人拿了一大块铁皮来挡风,可见这炉子牵着的是老百姓的心,渴望改变恶劣的生活条件。几分钟过去了,稂大哥估计预热温度已经差不多,就轻轻地打开了一点阀门,"嘶嘶"的喷气声,带着淡蓝色的火苗,窜了起来。 在场的工人们都是第一次看到这种蓝色的喷火,都个个称奇,并肯定了成功。有人提了一大壶水,放在上面,仅仅五分钟,水就开了。大家都高兴得很,无不赞叹这气炉子的火力。旁边有人说了,你用航空汽油当然火力大,如果用煤油呢? 就不知道行不行。稂大哥其实已经准备了煤油,煤油的价格要便宜很多,他当即就用煤油试。结果也很成功,只是在预热的时候,时间要长一点。在场的人都希望稂大哥赶紧完善各部分工艺,能有产品出来。

  军品任务不足,开发民用产品,自己养活自己的路,就是这样在厂里展开的。

  没过多久,稂大哥的气炉子,开始小批量生产了。新型的气炉子是双阀门,多加上一个气压表,随时都可以知道还有多少气,不用每次都打气,用过后又放气。下面的阀门没有高温之虐,控制着油量大小。上面的阀门几乎不动, 却控制着汽化后的喷量,也就是火的大小。除汽油之外的柴油和煤油都可以用,就是预热久一点。唯一不足的就是没有自动保护,要预热多久,没有显示,万一预热不够,油在没有汽化时就有可能喷出来。只要会用, 还是很安全的,不管怎样,大家给予了肯定和认可,纷纷掏腰包购买。凡有这炉子的家庭,原家里笼罩着恐怖的煤气顿时没有了。大家表示出来的那种感激称赞,是对稂大哥最好的褒奖。

  这炉子的确不错,张俊儿自告奋勇,帮我做了一个气炉子,拿回来试用,效果不错。于是,就把气炉子的工作原理和如何操作, 都告诉妻,希望她能学会使用。她当着我的面使用时,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以为她会了,没想到她其实是不会的。那天她一个人在家,自己烧这个气炉子,好危险,差点儿没把房子点燃,吓得魂飞魄散,她这辈子就再也不敢用这种炉子了。

  大姐和张俊因为有两个小孩,就靠一点微薄的工资收入,家里的负担太重,生活十分清贫。大姐每天骑自行车去城里冰厂上班,身上背着小舸,来回几十里地,风里来雨里去的,只是因为请不起人带孩子,凭着自己年轻,含辛茹苦地支撑着。

  张俊儿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不怕苦不怕累的到处想办法,什么都试过,养鱼、养狗、养鸡都不行。后来,听说养鹌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时,他和稂大哥都决定一试。

  在八号院附近,有个农民自己孵化鹌鹑,被张俊儿打听到了,他和稂大哥一起去考察,了解价格,生长周期,饲养条件,禽病防治,市场营销等等。他们俩都觉得可以小批量的试一下。

  没有地方,只能在仅有的房间里,搭起了一个长方形的两层饲养笼子,买进了几十只鹌鹑苗, 开始试养。鹌鹑不难养,就是公的太多,没有经济价值。很快,他们淘汰了第一批鹌鹑,决定要养种鹌鹑,出售鹌鹑蛋才能有经济效益。

  他们打听到另有一家农民的种好,就每人买了几十只鹌鹑苗回来,没几个月,鹌鹑开始下蛋,而且每天一个,形势喜人。 张俊儿去联系孵化场,开始人家不敢要,怕受精率不够。张俊儿告诉人家公母的搭配率,并保证出壳率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还降了点价,人家才收。

  他把稂大哥的几百枚蛋和他自己的混合在一起,拿去孵化场。那农民没想到有这样高的孵化出壳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当即表示有多少要多少。这可把张俊儿高兴坏了,同时又后悔当时养得太少,一时拿不出那么多蛋来。他们知道, 这种事情就是一个时间,过了这一阵,可能市场就会消失。大规模饲养的条件,可能已经过去或正在过去。

  当我知道他们养鹌鹑的事之后,就去张俊儿家看。张俊儿给我介绍了很多有关鹌鹑的知识,又拿出一个特别大的, 说是不能孵化的双黄蛋,用开水一冲,放了点糖,很营养的鹌鹑蛋汤就做好了。凡是到他这里来的人,他都要做这样一碗鹌鹑蛋汤请他们喝。

  想到不远的将来,我如果养一点鹌鹑,有这种蛋给妻营养,应该是不错的事情。在回家的路上我动了要养鹌鹑的心。

  在我的鼓动下,姐和许向东也想试一试。

  就是这样的一阵风,我们都尝到了养鹌鹑的味道,也吃了鹌鹑蛋吃了鹌鹑肉,想通过卖鹌鹑蛋贴补一下,几乎只是理论上的可能。

  家里有一台德国蔡司120的照相机,照了几张和妻在荷花池的照片,效果不错,妻很喜欢。我拿着底片和从广州买回来的走私手表去找三鸣,要他帮我修表,帮我洗照片。他看见我来,马上放下手上的事情, 先帮我把手表打开,在眼镜上夹一只放大镜,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修表师傅。一边拆一边找问题, 嘴里念念有词,“以后买不得这种表了,连一颗钻石都没有,所有机芯材料都很差,走不到几天就要停。”听到三鸣把这种走私表,说得比垃圾还不如,我这不是浪费了两个月的工资?心痛得很。吃一堑长一智,否则不长记性。接着,三鸣又开始帮我洗黑白照片。 所有的配料他都有,一大瓶一大瓶的,什么显影液,定影液,都是自己配,又是放大镜又是暗室的,忙得不亦乐乎。 几张我和妻在恋爱时的黑白照片洗出来了,很好很不错。三鸣又用牛皮纸,包了几包配料,“以后你的照片多了, 就集中起来自己洗”。又把他的相纸拿出来好多给我。三鸣给我的这些东西,不知道要多少钱才能买到,他从不计较朋友间的得失,把朋友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为人大方,慷慨。

  后来我才知道,三鸣的生活极其简单,每天中午吃三个二两的馒头,五分钱咸菜。一个月下来,中午的菜钱用不到二块钱。晚上回家, 也是一碗面就解决问题。他把所有节约下来的钱,全都买了他喜欢的东西,主要是照相器材,修表工具, 和大量的书籍。他喜欢看书,没日没夜地加班看,常常只睡两三个小时,早上眼睛都是红的,就去上班了。没有高干子弟的架子,大家都不介意找他帮点忙,说说话。

  我不能当铁公鸡,也要回报一下三鸣才是。就请他来家里做客,吃牛肉。

  妻是回族,有牛肉票。我们用一个月的牛肉票,买回来好大一堆,炖了一大锅。

  三鸣来了,说好香好香,主动表示就吃三个二两的馒头就是。好大一锅,好大一堆,没有啦。妻几乎是惊恐地看着三鸣,肚子会不会爆炸。妻跟我说,以后不能请三鸣吃饭了,万一把肚皮吃爆了咋办?我想到我自己小时候, 就是差点把肚皮吃爆。妻说的是对的,可能还是要当心点才是。

  那台电子管的电视机,由于显像管坏了没法修,只好把它请到床底下去了。家里没有电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不习惯。我跟妻商量,凑了一百块钱,装了一台集成电路的黑白电视机,效果不错,可以和商店里卖的商品相提并论,我们住的19栋里,可能也是只有我们家才有电视。

         

 

 

吕东建於2020年9月5日

返回上页

  

往事如烟 人物掌故 岁月留痕 趣闻轶事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