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老师纪念启真道博士诞生130周年聚会!
2025.4.6
大家好!
我是金开泰,1963年到原四川医学院工作,1999年退休,在华西坝上已经生活了60多年。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爱上华西的历史,推及到华西坝文化的探求和演绎,特别关注华西医学的发展,百年来活跃在坝上,成百上千的人物。对启氏家族尤为敬佩。
今天大家一同纪念启真道诞生130周年,让我特别高兴!这说明他们那两三代人,曾经努力架设中西融会的桥梁,促进中国的文明进步,现今仍有许多热心的后来者,承传弘扬,让大家经常称赞的“华西精神”,能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在此寄调【桃源忆故人】小词㳟贺:
香江锦水清流会,热闹非凡祥瑞。百载前贤业伟,光耀千秋岁。 莺声燕语芳林醉,共说文明珍贵。又有几多后辈,踏上修桥位。
遥祝纪念会成功,感谢毕培曦教授等的发起和辛勤筹备!
毕教授邀我作一短讲,下面是我的一个简短发言:
永远值得怀念的启真道博士
启真道生于乐山,长于成都,把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他说他是中国人,中国是他的第二祖国。在师生的眼里,他不但满口流利华语,就是那翩翩风致,雍雍态度,温和性情,也酷似诚朴而有修养的中国人,公认他“早已中国化了”。他热爱华西,献身于华西,他说:“我愿头上剩下的几根头发也为我们学校脱落。”?又说:“为我们学校,我们要完全忘掉我们自己”。启真道和他的家族为华西医学的创立与辉煌,书写了一篇无可替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他的父母是最早到成都的医学传播者。父亲启尔德参与创建成都西医药和华西协合大学,亲手创办了大学医学院;他们一家,从启尔德1892年到成都,至启真道1963年从香港回国,延续了72年,全家三代,为中国工作了250年。
启真道博士1921年在加拿大结束学业,返回成都,在彭县经过18个月的防疫工作和语言训练后,到校作生理学讲师、系主任、生物学教授承担了生理和生化的教学,最初全用中文讲授。1925年在战乱中被子弹打中,左肩留下了永久的残疾。
医学院长莫尔思称他“是一位经过最高专门训练的专家。外籍教师中没有哪一位能像他那样讲一口地道中国话”、“他的实验室是华大实验室中最好的。”中国同行称他“教得好,内容充实,清晰明瞭。”重要的地方常常是英文讲一次,再用中文讲 一次。
他还热心于西部地区民族的调查研究,曾任边疆研究学会主席,学会刊物多年的编辑,六次在学会上发表演讲。他与中大医学院蔡翘教授一同领导了中国生理学会成都分会的工作,创办了英文版的《成都分会简报》,定期研讨、出版论文。他著的《实验生理学》及翻译的《生理学与组织学》,当年就是学生的教科书。发表论文40篇,合译有《哈氏生理学》。
他还热心于西部地区民族的调查研究,曾任边疆研究学会主席,学会刊物多年的编辑,六次在学会上发表演讲.
启真道博士长期任医学院长、医牙学院总院长。他的学识、教学、管理方式,贯穿了医学院管理的过程与成效;抗战时期,他与华大职工一道,日以继夜地接待来自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及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师生,安排他们使用华大的实验室和医院继续学习。
金大校长陈裕光,中大蔡翘教授等,或先或后,或长或短,都在他校中路2号的家住过。
他全面关注大学医院的建设,还亲自到校友中筹募减免床位费的资金;医院向社会开放展览时,他一再叮咛要注意疏散参观人流;
中加建交时被派协助成立使馆,出色地工作了四个月。他从加拿大来往于成都,两次飞越驼峰航线。他曾荣获中国政府颁发的教员二等服务奖状和抗战胜利勋章。
他总是不断地宣讲医学人文精神。告诫学生:“学医是清高的事情,也是自杀的工作。没有伟大的献身精神不能学医。”他要求毕业生不要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要始终追求上进;不要畏惧那些传统的问题,要去发现你身边现象的实质,不停地提出问题,探究尝试解决。要切记,病人是人。你与病人相处,还要有科学的交往关系,要使他们的问题成为你自己的问题,包括欢乐与悲伤。对他们要友善。到1951年,医科546人;牙科178人本科毕业,造就了包括大学、医院的校院长,院士,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赢得国家各种荣誉的,众多的华西医学精英。
他非常平易近人,人际关系和谐。曾长期给他担任秘书的沈莹申老师说,他对人总是像长辈般的慈祥,对来找他的师生都是和霭可亲,从没有给人发过脾气;他给我们交待事时用英语说后,还要用中文重说一次;他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工作,从来没有看到他传播宗教。
他深受师生的尊敬。1946年1月19日,医学院在事务所礼堂,为他举办了从加返校后的盛大欢迎会。门前红柱贴的对联是:永固华西他年根基;长承启氏旧日衣钵。会场上又贴一幅长联,横额是紫气东来。张凌高校长在会上对他一家的奉献、医院的发展,表示非常钦佩。他则希望同学努力用功,以长期的辛勤来欢迎他,尽力与学校合作,推进医学院的发展。
1952年南下香港继续从教,历任港大医学院长、崇基董事会主席、副校长等职,又辛勤、智慧地工作到1963年。1965年,他的母校维多利亚大学授予他神圣的文学博士学位(D.Lit.S)。
1967年6月23日逝世于多伦多,享年72岁。临终前他嘱托家人,将自己的骨灰撒在太平洋国际日期变更线上。非常怀念曾在中国架设东西沟通的桥梁。
启真道博士的一生备受称赞。 1952年,工作30多年之后,在不情愿下离开成都,令他有强烈的“失败”感。但英皇家学会会员、加拿大外科医师学会会员怀德尔·佩恩菲尔德(Wilder.Penfield)博士,1943年8月在启真道的陪同下参观华大医学院时,就赞扬他们“都成了教育家。整天忙于治病救人,忙于培训中国医生。救助中国于危难之际,而担当重任。”1962年他再次访问中国后,又说:正是这项多元化的使命,使中国得以在历史关键时刻,为七亿国民带来健康与福祉。这项使命没有失败,它的目标已经达成。
加教会世界传道委员会的讣告称:在他的领导下,华大医牙学院都成长起来,并开了花。他的组织与管理,他的学识和教学,所展示的才能都堪称整个大学之最。
《华西协合大学》作者,和他有四十多年交往的黄思礼称他“是一位认真仔细的事务管理者,一位有能力的教师,一位有成就的科学家和一位教育管理者。 ”还有人说:“他从没有失去过人格中最可贵的两点品质:一是尊重事实,二是在承担了常人难以承担的负担时仍能保持一如既往的幽默感。”
荣获加拿大勋章的文佳兰女士,花了12年,在各地收集资料,1995年在世界发行了《竹石》,二十年后又再版发行。她选择郑板桥的“竹石”为书名,带着浓厚的感情,公正地讲述了启氏那代人师生的故事。从人类文明的大视觉,审视华西医学的发展,他们具有像竹子撑开岩石的坚韧,《竹石》是他们最贴切的墓志铭。
60年来,目睹了华西医学的发展,坝上的繁荣,尤其近20 年的深入读解,对上面的评论,我深以为然。在启真道博士诞辰130周年之际,发自内心致以真诚缅怀和深切感恩,在他的遗像前鞠㳟,并继续努力,传扬华西坝文化,愿子孙后代铭记。
最后以10年前一阙【阮郞归】小词作结:
锦江碧水绕城边,芙蓉醉月欢。华西根扎古中园,接承石室篇。 中外合、百年间,流风别有天。阴阳蛇杖点春山,此情千载传。
谢 谢 大 家,不妥处敬请指教。
鸣谢:邓长安、邓显昭教授、张颖明先生提供资料:邓显昭、雷清芳教授、张颖明先生翻译资料。朱蝶娜、叶忆萍女士编辑制作视频。
202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