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遗后辈寻访华西坝

杨光曦

   2013年金秋十月,秋高气爽的一天,原华西协合大学医科科长胡祖遗先生的孙辈们来到华西坝,追寻他们祖父在这里曾经工作、生活过的足迹。对于他们来说,祖父胡祖遗在此间工作、生活的情况,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头脑中是一片空白,仅仅知道他在中国工作过。虽然他们在华西坝只参观了短短的两个小时的时间,却给他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刚结婚来到中国的Wilford夫妇1909


   胡祖遗先生(Dr.Edward Corry Wilford)系加拿大医学传教士,1885年生,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文学士、医学博士,持有皇家内科医师学会的开业证书。来到中国后(图1),于1914-1916年在四川自流井医院任院长,是一位放射诊断学家和泌尿生殖外科学家。1920年来到华西协 合大学任教,1924年任大学医科科长(相当于后来的医学系主任),同时他又兼任华西实习医院——四圣祠医院外科主任一直到1938年。在华西他首次将外科分成了各专业外科。1926年在他休假回校时,正值万县英舰炮击事件,全四川掀起了驱赶洋人的反教风潮,华西坝上的洋人全部都离开去了上海,惟有胡祖遗却没有离开,反而选择了留下。在这段时间里,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十分艰难,他依靠留校的中方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带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使医院工作和教学工作继续进行,带领学生们上课、实习,让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业获得毕业文凭,从而度过了迫使学校关门的风险,因而得到学校师生的爱戴。1941——1949年任齐鲁华西联合医院的外科主任(图2),直到他回加拿大。

外科主任胡祖遗夫妇与齐鲁华西联合医院医师合影1943


   这次来到华西坝访问的是胡祖遗的孙子Ted Wilford和Ann Campell夫妇及外孙子Arthur和Dona Vonwerssowetz夫妇。他两人都是医师,他们是参加一个旅游团到中国各地旅游的。到成都后,受张颖明先生的邀请,他们向旅游团请了两小时的假,特地来到华西坝看看。张先生因为那段时间要到加拿大去,参加加拿大华西校友CS孩子们的年会,不能陪同他们访问华西坝,所以特地找到金开泰老师和我两人来陪同他们,并向他们介绍华西坝的情况。


   两对夫妇来到华西坝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了。陪同他们来的张颖明的助手,向我们双方介绍,金老师和我表示热烈地欢迎他们的到来。双方都赠送了礼物,他们送给我们的是一张光碟,里面是胡祖遗在中国工作的文字和照片。


   我们就从人民南路的老校门开始,向他们介绍华西坝。来到第四教学楼时(图3),介绍说这是为纪念最早来到四川传教的美国传教士赫斐秋先生(Virgil C.Hart)而修建的,取名为赫斐院,建于1915年,曾经是华西牙学院、理学院的所在地,华西毕业生通常在此照毕业像。进了楼去观看二楼的大教室,我告诉他们,1942年我父母在对面的办公楼举行婚礼时,赫斐院是当时请参加婚礼的来宾喝茶、吃蛋糕、点心的场所,他们很感兴趣。

左起金开泰、杨光曦、Arthur、Dona、Ann、Ted

   接下来便来到了办公楼,金老师向他们介绍说,这里是当年华西协合大学首脑机关工作的地方,金老师自己也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这座大楼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沿着毕启路,我们又来到了老图书馆,带他们进去参观华西医学百年展(图4)。向他们介绍了华西协 合大学的成立,医牙科的建立以及其它学院的概况。我也向他们介绍了我家上两辈人在华西大学的历史情况,并指出照片中的他们。又在大学外籍教师名单中找到了胡祖遗的名字,他们显得十分激动。

参观华西医学百年展
 


   从老图书馆出来后,一路来到钟楼区域,介绍到钟楼是1926年由美国人柯里斯捐建的,如今已经是华西坝的标志性建筑物(图5)。在它东边的是生物楼,现在是解剖楼。西边的化学楼是纪念被害的原大学副校长,英国化学家苏道璞博士,这是在抗战时期修建的,命名为苏道璞纪念馆。

左起胡祖遗外孙夫妇、孙子夫妇
 


   来到校长居时,向他们介绍到这是原华西协合大学校长的住宅,取名为校长居。华西第一任校长,美国人毕启就住在这里。毕启辞职后,第一位华人校长,也就是我的外祖父张凌高就在这里居住。我父母结婚也是在这座房子,而且我也是出生在这所房子的。我对他们说,虽然我从来没有听父母说过胡祖遗的情况,但是从时间上来算,我父母都是胡祖遗的学生,而且父亲是外科医师,所以他同胡祖遗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对此,他们听了也非常高兴。在他们所赠送光碟里的照片中,也有一张1943年胡祖遗与我父亲等齐鲁华西联合医院工作人员的合影照片,可以作为证实。


   离开校长居后,我们从过街隧道穿过,来到了西校区的原加拿大学校,也就是弟弟学校。我们介绍到这里原来是外籍教师子女读书的学校,所以那些在这里读过书的孩子们就把自己称为“CS”孩子。因为该楼正在进行维修,所以就在楼外面看了看,照了相(图6)。这时他们拿出华西坝的老地图,指着图中弟弟学校楼旁的标着44号楼说,这就是胡祖遗原来居住过的家,问我们这房子还在不在(图7)。我们说这一排房子后来都拆掉了,现在的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大楼及学生食堂就是在44、43号房的原址修起来的。他们所指的44号房就是弟弟学校南边,校西路的一排小洋楼的第一栋,这栋楼房后来是陈官玺和罗宗赉两家住的,接下去一栋43号就是夏良才和陈钦才两家所住的,再往南的一栋42号就是兰天鹤家居住的。

在加拿大学校

胡祖遗家住在华西坝44号小洋楼


   从弟弟学校出来后,就直接来到第八教学楼。我们告诉他们这里是原来的医牙科楼,当初修建的时候,只修了东侧楼和西侧楼,中间部份是没有的。金老师说,当初东、西两侧楼修好时,作为医科的东侧楼的大门钥匙,就是当时的医科科长胡祖遗,从学校主持修建工作的“苏木匠”苏继贤(Walter G.Small)手中接过来的。胡祖遗也就是在这座楼里面工作的。西侧楼是牙科楼,我说我在五十年代还在那里看过牙齿。1930年得到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资助,中间部份才得以修建,将东、西两侧楼连接起来,成为现在看到的一体大楼,现在这座楼是华西临床医学院院部办公大楼。进了大楼,看见墙上挂着原华西协 和大学的老照片,他们一一地观看着,在一张集体照中,他们十分兴奋地认出了他们的祖父,个子高高的胡祖遗先生。

   在经过短短两个小时的参观介绍后,他们说,原来只知道祖父在中国华西坝工作过,除此以外就什么印象都没有了,今天来看了以后,才对祖父的工作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将来再看他的资料一定会有一个立体印象的,希望今后还有机会再到华西坝看看,并且十分感谢我们的陪同和介绍,大家一起合了影。


   就这样,他们带着对祖父胡祖遗深深的怀念,对华西坝的美好印象,依依不舍地和我们告别。我们也请他们转告国外更多的华西老校友的后人们,华西坝永远欢迎他们的到来!





杨光曦     201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