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坝上的洋人们

史幼波

    1903年,一个叫毕启(Joseph  Beech)的年仅27岁的美国传教士来到了旧中国的西南腹地。当时的中国战乱频繁,民不潦生,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接受现代教育,因此,愚昧迷信和贫穷落后所造成国人普遍的精神贫弱和心理萎缩,几乎成了整个时代的顽症。由于满清政府的无能,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凌辱,普通百姓对洋人的仇视也已达到相当严重的地步。也许是看到上帝的福音很难抵达那些目不识丁、缺衣少食,同时又对西洋文明极度陌生乃至仇视的东亚病夫的心吧,1905年,在毕启的主倡下,英、美、加三国在川的基督教差会决议,要联合创办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的高等学府,以传播现代科学,尤其是以医学为基础,进而改变基督教中国人心中的形像,扩大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影响。


    

   由于毕启在教会的影响力,这所定名为华西协合大学的高等学府的筹建便由他来负责。1910311日,华西协合大学在创办者们的一片祈祷赐福声中举行了简朴的开学典礼。从此,华西坝上这所洋学堂的名声便渐渐传扬开来,它在完成其以洋教控制中国人精神的战略使命之外,也悄悄改变了旧成都滞重黯然的近代风俗。

洋师傅带来洋建筑



   1912年,当英国著名建筑家荣杜易来到成都时,整个城南还是一片荒坟残垣。看着这一片穷荒的土地,想着传教士们要在这偏远没落的东方帝国建立上帝的人间天堂的梦想,他不禁热血沸腾。他深知中国人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和倔强自闭的民族性格是无法全盘接受西洋的建筑美学的,于是他花了大量时间,走遍大江南北,考察中国传统的古典建筑和风俗文化心理,然后经过半年时间,绘制出了整个纸上蓝图。他所设计的大学全貌占地120亩,气势恢宏磅博,建筑更是风格各异,蔚为大观,融中西园林建筑设计之精华于一炉,被后人称为"中外建筑史上的杰作"


   
杜易荣的设计风格在外观上着力表现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统一的青砖黑瓦,清一色的大屋顶,并配以大红圆柱和大红封檐板,体现了中国传统注重和谐雅致的总体空间效果。在屋脊梁架上,饰以中国的传统水族神兽和装饰图案,在石栏石柱上,还刻意雕刻上蟠龙图腾,充分展现了古朴、神秘的东方之美。在极尽渲染的东方色彩背后,建筑师又煞费苦心地融入了西式风格,建筑的墙、基、门、窗大都是西洋风格的;有些建筑内部设计得如同西式教堂;在巨大的中式钟楼顶上又配以西洋时钟……



   
杜易荣的设计历时近半个世纪才得以建成。他的蓝图是由几位加拿大工程师李克忠、叶溶清、苏继贤等负责实施的。其中苏继贤贡献最大,他从1925-1950年担任建筑总工程师,负责校舍的建筑维修,因他长于使用中国传统的木质建筑材料,且为人亲切谦和,被时人亲切地称为"苏木匠"


洋学堂中的洋风气



   1915
年,华西协合大学有了自己的首届毕业生,虽然毕业生仅有2人,他们分别是胡海云(哲学学士)和吴树成(教育学士),但从此以后,为中国这块古老沉重的土地注入科学与民主的新式人才,便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输送到全国各地。


   
华西的教育可谓开一代风气之先,其体制是以大学为归,将各式教会学校,从幼儿园、中学,到师范、神道学校囊括于一体,构筑成一套完整的"基督教育体系",成为当时有名的"教会堡垒",可谓是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最成功的典范。一位基督教政治家R.莫特博士曾说:这种把努力集中在数目有限的在华联合大学的政策是明智之举。成都的这所大学的重要性不亚于其它,华西协合大学拥有我们熟悉的任何最大机会之一。


   
华大开设的西式运动项目最初并不受中国学生的欢迎,看见洋人们在网球场上来回奔跑,一位老夫子曾满腹疑惑:"如果必须把球从网的一边打到另一边去的话,这些洋人为什么不雇苦力来干呢?"但是不久,体育运动便风靡一时,球类、田径、体操、游泳等项目渐渐被学生接 受,并影响到社会上,成为时髦的绅士运动。1941年,英国皇家空军足球队与华西大学足球队进行了一场成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的足球比赛,最后华大足球队在数千名"啦啦队员"的助威声中,以52的大比分完胜来访的客队。

    1924
9月,华大迎来了第一批8名女学生,开中国西部实行男女同校的先河。当时这8名女生得到了校方的严密保护,她们集体住在封闭的女生院内,由一位性情怪僻不苟言笑,但暗藏着一腔仁爱心肠的老修女贝爱礼教士管理。每位女生每天都由一位老妈子陪同到教室里同男生们一起上课,但男生禁止出入女生院。她们在校不仅学习各门科学知识,同时也参加各项现代西式的体育、美育活动。这些能入学华西的都是成都地方有名的大家闺秀,家风本身就比较时尚、开放,同时在西方科学文明的熏陶下,其仪容风度便更显得与众不同,一时她们的喜好作派竟成了成都新潮女子们追逐的时尚。


   
成都在30年代风靡一时的交际舞热也是从华西坝上渐渐传开的,当时不少从华西大学毕业的开放女子成了社交场所翩翩善舞的交际花,既惹得时人眼热,又为伪道学先生们所不容,惹出了一些麻烦。当时的《新中国日报》曾因此不断捕风捉影,猛炒华大女生"不捡点"的生活作风,引起全校师生的愤慨抗议,最后闹到官府,由这几家报馆赔礼道歉才得以平息。

洋医与中医



   
传教士携带着西方文明,借医刀经夔门进入四川腹地。虽然政府已无力抵拒,但来自中国民间的风俗习惯依然给他们的传播带来了不少麻烦。洋医和中医的对立几乎无法避免。在西人的眼中,以阴阳五行玄学思想为基础的中医经络学说,完全是荒涎不经的迷信。被称为华西现代医学先驱之一的莫尔斯医生刚到四川时,曾对这块"愚昧""野蛮"的土地上的医学产生了绝望:"这个国家里的医学(中医),没有任何光明,甚至一丁点。"进而由对医学的不信任而产生了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否定,他断言道:"他们的习俗、文化和信仰是根植于被恐惧和魔鬼引起的感情。"

   而同时,中国人对西医的态度也并不友好,西医的理论和实践甚至被看着是邪说和妖术。在当时的成都流传最广、令人们深信不疑的一个谣言是:洋人的药片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他们拐骗小孩,挖出他们的眼珠熬药。而对于血淋淋的尸体解剖和外科手术则更难以接受,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他们认为洋人们对尸体施虐是有违人伦的,会激怒天上的神仙。



   1914
年秋天的一个早晨,一具无名尸体不知被谁放在了大学医科楼的门口。人们对尸体的来源和放尸人的目的一时间众说纷纭,但无论外界如何喧哗,对于医科的师生们来说,这简直就是如获至宝,怎么也不肯放弃对尸体进行解剖的愿望。后经校方郑重讨论,最后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面向社会公开解剖这具尸体。解剖当天,成都许多社会名流和政府官员都来到现场,解剖实验出人意外地成功,结果大多数来宾对此事也表示可以接受。第二具供解剖的尸体便是由政府提供的了,那是一个被斩首的匪徒。当时校方雇用的一个苦力第二天把尸体从刑场搬到解剖室后,立刻便向莫尔斯医生请假回乡,从此他便再也没露过面了。直到20年代以后,社会上才渐渐没有人再反对华西大学的医学解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医之间通过实践也有了一些了解,并相互开始了一些正常的沟通和交流。一惯蔑视中医理论的洋医生们对中医的一些特殊疗法也产生了兴趣,一些有研究的人士还着书立说将中医介绍给世界。30年代初,前文提到的华大医科创始人莫尔斯医生,就将中医针灸以图文并茂的长文专论方式对外作了介绍,后来又出了专着《中国医学》。另外有"中国牙科之父"之誉的华大牙科创始人林则、口腔病理专家刘延龄等也对中国牙医颇有研究,并从中国古老的《黄帝内经》中找到了世界上关于牙医的最早记载。

    华西坝上的这些洋医生们,同时又多是各地医院的创始人。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频繁往来于四川各地,履行他们慈善济世、救死扶伤的天职。他们在成都创办了四圣祠仁济男医院、陕西街存仁医院、惜字宫仁济女医院等;在外地创立有重庆仁济医院、仁寿医院、荣县仁济医院、乐山嘉定医院、涪州育婴堂、自贡(自流井)医院等。虽然这一切活动都是基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对中国进行经济、军事、文化的全方位侵略,但这些洋人毕竟也使现代医学的精神,在全川范围内得到了大面积的实践与传扬。



20021025

 

往事如烟 人物掌故 岁月留痕 趣闻轶事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