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的礼物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艾蒿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童年的回忆。端午节吃粽子, 这是千百年来留下的习俗。北方的粽子不比南方,式样繁多,甜咸兼顾,火腿、蛋黄都是粽子的好配料。 印象中小时候家里的粽子大都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紧,吃起来不腻不甜,却有着独特的香溢,蒸粽子是孩子们期盼的时刻,满屋粽子的香味充斥了各个角落,浓郁的清香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想起来让人多了几分家的味道。

 

 

真得要感谢楚大夫屈原先生,公元前340年的他,多半自己也没有想到,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粽子和龙舟, 还带来了一个假期。细算算,一年的法定假期,涉及个人而设的还真只有屈原先生,想起来,不禁肃然起敬,感谢屈大人。
 

清晨醒来,天外微亮时刻,仿佛军营起床号亲昵的唤醒你,心知道这声音已经嵌刻在脑芯片中,不可更换。说起来, 这时刻算是晨读好时光,看看微博,瞧瞧时事。石油是否涨价?道琼斯股票是否变脸?尽管羡慕那些东方泛红却还能鼾声依旧的人。 聊以自慰的心里还是想着,多学习,少痴呆。

 

今天是端午节,早晨妻蒸了几个粽子,都是朋友送的不同款式珍品。竹节粽带着淡淡清香,肉粽甜而带咸是我的最爱。 兴致中妻讲起了二十年前在纽约大学做访问学者时过端午节,她和来自湘雅医学院的朱老师,包了两大锅的粽子,送给同事和远离家乡的朋友。“粽叶清香裹糯米,红豆其中惹相思”。妻的包粽子手艺,是得到外婆的真传,让我这小有挑剔的人看去, 感觉还是非常专业。唯一的遗憾是多年前已经封刀不秀,见不到新的作品了。现在唯一的奢望她能够传授给不谙此道的儿子、未来的儿媳。 心里觉得咋也算一门手艺吧。

 

走进微信天地,见到的都是满屏端午信息。不少妈妈在秀自己的大作,奶奶更是表现出手艺的娴熟。其实,我更关注屏幕中透过来的那份家的粽香味。同时, 我还记得今天还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猜想知道的人不多,那就是70年前的今天。1950年6月25日。 金日成率兵跨过了临时分界线,拉开了近三年的朝鲜战争大幕。


年轻人并不熟悉的三八线

  最近,我写了一篇文章《抗美援朝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华西坝朋友的天空和华西校友会公众号都转发了。 文中提到了几位华西大学的前辈(曹振家、杨振华、王化洲)。他们代表了当年四川地区三支不同的抗美援朝医疗队,救治伤员, 保家卫国。在其中一张照片中,我也谈到杨振华和王化洲出现在同一照片中,他们虽然代表了不同的两支医疗队,但当年是否相识? 因为当事人已经离开我们,一直觉得是无解之谜,心中微微留下遗憾。

  四天前是父亲节,上午收到了国正兄 转发来的几张图片,看上去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一眼就能认出父亲年轻时样子。 心中泛起微澜,这应当是67年前的老照片,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照片。

  父亲节,我和父亲再次重逢!重逢!重逢!


 

杨振华前辈保留的会议集体照(杨光曦提供

       这张照片是停战协议后的工作会议照片,和我父亲保留的照片是一样的。杨振华前辈就坐于一排左三位置,我的父亲在二排左三的位置。岁月流逝, 这些前辈在抗美援朝的医疗救治功绩,不应被遗忘。

 

前排左二杨振华, 后排左一王化洲(杨光曦提供)。

       这应该是会议期间他们的合影。前排左一是南京抗美援朝医疗队队长韩祖斌,回国后曾担任南京鼓楼医院外科副主任。 这里要提到的是韩祖斌前辈是1944年底毕业于齐鲁大学,了解历史的都知道,抗战时期,他应该是是和华西大学同学一起读书,同一课堂成长的。 记得几十年后,父亲所在的1945年毕业的华西协合大学同学在南京聚会,韩祖斌前辈也去参加了。华西齐鲁是一家!

前排左一杨振华 前排左三王化洲(杨光曦提供

  仔细看这张照片,左后侧应该是坑道口,粗大的圆木横架在洞口, 那时美国人掌握着制空权,坚固的工事必不可少。 猜测这里也是会议的举办地。照片有些陈旧,人像也有些模糊,不过在我人心里,已经非常非常满足。

       非常感谢杨光曦大哥,感谢国正兄,让我见到了这么珍贵的照片。在父亲节这个特殊日子,我又见到了父亲,见到了众多前辈。

  今天是端午节。不光纪念屈原,更要纪念这些为祖国付出青春和生命的前辈!

  请记住:1950年6月25日4:00AM,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 4:00AM。

      外套一袭青色的粽子叶,如一块精美翡翠,慢慢剥开那青绿色的外套!映入眼帘的,是香味扑鼻的糯米粽子, 轻轻咬上一口,那糯米的清甜自舌尖渐渐游走心田。

  闭上眼好像有粽子的清香飘来,那些久远的温馨和快乐的时光很难忘记,恍惚中父亲和他的战友在远处向我们招手......。

 

     王幼来於 2020年6月25日端午节

返回上页

 

往事如烟 人物掌故 岁月留痕 趣闻轶事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