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安东

王幼来

又回到安东了?!

 

一直喜欢叫安东,(尽管他在1965年1月已经改名为“丹东”)远远的回忆很难忘却。有时像情窦初开的少年,留下的一丝美好的的甜甜记忆。有时又象醇浓的陈年老酒,有一种淡淡的酒香,绵甜中念念不忘的感觉。安东更象一块宝玉,在心中深处占着一个特殊的位置。

 

建国初期那场保家卫国战争,父亲由这里走出国门,战场上努力工作,立功受奖。作为外科专家,由于他可以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一直持续到到板门店交换战俘工作结束才回到祖国。后来,组织调动由西南来到安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医院,多年后再到沈阳,由此一家开始了在了东北的漫长生活。

 

一直想回安东仔细看看,但是,各种原因没有成行,到了怀旧的年龄,总惦记着安东,想找回幼年的记忆,看看当年的影子。尽管如此,心里一直有个脆弱的想法,怕破坏心中多年留存的美好,打破幼时留下的洁净圣地。金秋时节,还是下了决心,了却多年的一个愿望,回安东看看。

 

 

旧时的安东

 

九月初约几位战友同行,由沈阳自驾前往安东,在凤城下高速后,先后走访了地处五龙背的解放军240医院和辽宁省荣军医院。后者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一所以供养在历次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战、因公、因病致残的革命残疾军人为主的综合性医院.年幼时来过这里,那时有很多最可爱的人在这里休养,这次去院子里没有看见一位老人,猜想留在这里的人越来越少了吧,希望他们在天堂再也没有战争。

 

开车半小时,我们由五龙背来到了安东,第一站我们就来到了志愿军总医院,他的前身为东北军区第六陆军医院。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医院在救治前线转移过来的伤病员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该院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医院。1959年12月,由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医院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0医院,最新的名字为北方战区966医院。

 

 

原来的志愿军总医院

 

走进志愿军总医院的院子格外亲切,很想找找当年的幼儿园,可惜已没有了那时的踪迹。小时候是对幼儿园很厌恶的,记得有天中午午休时间,趁老师不注意,一个人跑回家,这中间还有一条马路,“越狱成功”是快乐的,幼年事至今未忘,留下了幸福回忆。猜想那时车少,过个马路没有那么艰难,今天看马路也就6~8米宽,那时印象中可是条大马路。

 

走进大院,就看见了离大门不远的那棵高大的银杏树,见到他就象见到了老朋友。大树参天,枝繁叶茂,伸展开的枝叶象一片美丽的云团,为路过的人遮风挡雨,每张扇形的叶片在微风拨动下,似乎在为大家温馨送凉。远远看去,倒更像尽职的卫兵,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想想两人都抱不拢的银杏树,本属少见,居然能昂首挺拔,几十年风雨巍然屹立,更多了几分敬意。

 

       负责安保的大叔看我们照相,过来阻拦,院区不可以照相,他可知道我们和这里的渊缘?我们才是这里的主人。细聊了下,这位当年服役于46军的老兵,尽管满脸沧桑,在我们面前还是“新兵”,当兵的人总是有共同的语言。

 

 

守卫在志愿军总院门前的银杏树

 

   走出医院不远处,就是风景秀丽的镇江山公园(1965年改叫锦江山公园)。山中松柏、紫杉、樱花和银杏等名贵树种随处可见。登高远眺,可以鸟瞰丹东市和朝鲜新义州市的全貌。鸭绿江水如带,远看如一条银河,将两岸划开。中朝两国风光一览无余。记得那时有一匹战马在公园休养,是在朝鲜战场上运送弹药的立功之马,那是特殊的功臣。园内还建有“辽东解放纪念塔”,祭奠着我们的英雄。如今,园内处处绿茵铺地,花团锦簇,是人们的悠闲、娱乐,健身好去处了。

三十年代的镇江山公园

 

今天的镇江山公园(锦江山公园)

       事先和丹东的老战友联系好,我们来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前指挥机关旧址,这里有当年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杜平等领导人的住所。也是志愿军司令部指挥机关入朝前的工作地。1953年交给50军机关使用,后来随着50军的调防,由64军进驻。成为191师机关和家属生活区的所在地,1998年缩编为191旅。

       营区还是那样整洁宁静,路上偶尔走过1-2位战士,衬托着军营的绿色画面。伴随着鸟鸣声的起伏,看着沿山而成的座座小楼,眼前仿佛看到的彭总和战友们在军中大帐运筹帷幄,指挥着千军万马。虽然随着时间的蔓延,部队的更迭,环境有些小变化,但是感觉一切还是依然如旧。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前指挥机关旧址入口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前指挥机关旧址

 

       最后,我们又来到了大院内的191旅的军史馆,这是一只有着英雄传统的部队,是由原64军191师改编而成。军史馆陈列着不同时段的展品,展馆里有些闷热,汗把衣服和身体贴在了一起,但那一件件文物吸引着我们,一件物品就是一段珍贵历史。这就像一本无言的书,讲述了这只出自晋察冀军区主力部队的故事。

走进展厅,迎面见到的就是十面不同时段部队的军旗,看见了军旗,也就知道部队走过的路。我想这每面军旗后面,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英雄故事,是无数英烈前辈前仆后继,擎旗前行。

 

 

191旅军史馆的十面军旗

 

战友老贺看见了一件展品,突然兴奋起来,走过去一看,是一块美机残骸。说明中讲到,是64军在抗美援越期间打落的F4战斗机残骸。这是191师高炮营2连的杰作。老贺后来曾经在2连担任过指导员工作,在这里又看到了老连队的光荣事迹,高兴也是理所当然的。现在的年轻人知道的多半是F4的《流星花园》,有多少知道那个年代的F4是什么?当年那些打下F4的老兵估计大都70多岁了,不知他们今天可安好?在这里遥祝他们身体健康!

 

 

抗美援越时打下的美国F-4飞机残骸

 

   清晨来到了鸭绿江边,鸭绿江古称浿水,因江水颜色似鸭头之色而得名, 江水呈蓝绿色,沿江两岸空气清新。

 

   晨练的人们、唱歌的人们、爱好摄影的人们已然现身江边,环卫工人也在清扫着江边的卫生。我们赶上了难得的天气,江中雾气不断浮起,天水一色,别有风韵。轻飘曼舞的云雾,犹如仙女穿戴的纱裙,把整个江面笼罩。远处有些分不清是水还是云。著名的鸭绿江大桥也隐藏在云雾里,就像一个害羞的姑娘,露出半个脸颊,在云雾中时隐时现。雾越来越重,真可谓“云雾锁断桥”。

 

 

正在使用中的鸭绿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

       静谧的鸭绿江流传着动人的传说,英雄的故事。熟知鸭绿江的人,都知道江上有两座桥。其中一座称为断桥。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两座鸭绿江大桥成为中国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1950年11月8日美军为切断我方供给线,美军飞机多次对大桥狂轰滥炸,第一桥被炸毁,成为废桥。中方所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被称为“鸭绿江断桥”,习惯称为“断桥”,断桥上的众多处弹痕,至今遗留宛然,成为抗美援朝的历史见证。 

云雾锁大桥

       见到了鸭绿江,心有起伏,胸有阵阵的痛。这里留下了年幼时的美好记忆,周末,父母亲领着我们在江边戏水,江水轻抚着脚背,就如同和我们清晨的问候。回想起来,那是多么多么幸福的时刻啊。那时年幼无知,不知珍惜这时光,让她悄悄地溜走了。

  这心痛的回忆就像今天的云雾,时隐时现,不肯离去。我想找当年全家在江边的脚印,那大脚丫带着的小脚丫前行的痕迹。可是都被昨日江水抹平了,江水轻拍着水岸毫不留情。我想拉住父母的手,可总也拉不住了,留下的似乎只有鸭绿江的清波细浪……。

  我最初的记忆就属于安东,那是庆祝建国10周年的前夜,安东燃放烟花,烟花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绽放在夜空中。在街口,父亲抱着我,全家一起观看夜空中尽情绽放稍纵即逝的美丽。这是我最年幼的记忆,一晃60年过去了,这一切都成了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了。

  两天省亲的日子里,体验到回家的感觉真好。战友准备了刚开海捕获回的海鲜款待我们,鲜美饱满的叉齐蟹和大虾,烧炸两种的凤尾鱼,鲽鱼。还有那安东特有的大黄蚬子,凉拌海蜇皮,还有些我叫不上来的海鲜美味,堆集了满满的一桌。美酒佳肴让人不得不醉。这一切都为安东之行的美丽,抹上了重重一笔。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建国初期那场保家卫国之战,换来了边界几十年的安宁。活着的人应该倍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作为个人,我想这是我们两代人守护过的这块土地,我们有责任守护好。希望她明天更好!

  安东,我还会再来,我还会回家!

  仅以此文献给祖国70周年生日 。

 

王幼来於2020年6月14日

后记:

  父亲王化洲早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建国初期,作为重庆市抗美援朝医疗队队长,带领全队人员经由安东(丹东),跨过鸭绿江,到达第一线救治伤员。后响应组织安排,再次来到安东,在志愿军总医院担任大外科副主任。60年代初调任沈阳军区总医院大外科副主任。直至70岁退休。

 

返回上页

 

往事如烟 人物掌故 岁月留痕 趣闻轶事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