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弹棉花

 

 

 

“同志们,注意啦!“爆米花的”要走啦!”那个“爆米花的”从公行道一号的前坝转到后坝,拉着嗓门,最后还要叫卖一圈。这已是下午或下午近日落的时候。同时,院坝里的娃娃的衣服包包里也装满了米花,正在一把一把地往嘴里塞,享受着爆米花那香脆的滋味。

 

每当听到“爆米花的”来啰,娃娃们总是显得很兴奋,会争先恐后去占位子,然后,家里的大人会端出钢精锅,洗脸盆。。。,里面放上半碗米,挨到排队。爆米花的原料有糯米,饭米,玉米,西米。其中以糯米,玉米为多,其米花的颗粒脆又大,而饭米次之,极品乃是西米,爆出来后像雪白的珍珠,只是少有人家拿得出来。

 

“爆米花的”师傅在炉子上架好黑漆嘛恐的压力锅,接上风箱,点上火,就准备就绪。时至今日,在很多地方,还可见到这老式“粮食膨胀器”的身影。打开盖子,放入米粒,再抖一颗糖精片进去。“叔叔,多加点嘛!”当有娃娃要求道,师傅就会舍不得的再撇半片放进去 (那时伙食团的馒头里也是加糖精的哈,杜师傅,杜胖娃挼的馒头)。 接下来就开始加热,加压了,师傅右手摇着锅,左手拉着风箱,看着把手中间的压力表,当指针升到一定压力时,就停止加热。然后迅速将锅对准麻布口袋,把锅口上一翘起的开关露出口袋上端特制的洞口,再往上套一扳手筒,使劲一扳,只听“砰”的一声巨响,米花应声一冲而出。师傅的一招一式让人感到满悬,满险的。有些胆小的娃娃还把耳朵皱到,躲得远远的。当然,师傅偶尔也会有操作失误的时候,爆米花冲出麻袋,散得一地都是。小朋友一冲而上,检起地上的爆米花,吹掉灰灰,照吃不误,“捡的,当钱买的”,嘴里还振振有词。

 

在那缺乏零食的年代,爆米花自然是很令小孩兴奋。今天的商场里,有的是现代的爆米花机,甚至微波的(Microwave)。酒吧,电影院也变成了爆米花的主要供应场所,还称是美国进口的,叫“Pop Corn”。另有Butter FlavorChocolate Flavor奶油味, 巧克力味,及五颜六色的。若是向服务员要没有加色素的,她还很专业的向你介绍:“先生放心,这是Natural Coloring, 天然色素!”。由于市场的需要,健康的诉求,或许还有Low Sugar 低糖爆米花问世, 吃起来还要是甜甜的,那只有加Sugar Substitute 糖精等甜味剂了,减少卡路里嘛,叫做Diet Pop Corn。这么一来,岂不是又回到那个啥子都加糖精的年代了?( 晕啊 )

 

至于弹棉花那点儿事,就没有爆米花那闷激动人心,没得多少亮点(Highlight)得。拿出来的棉絮都是看起来脏兮兮的,如是娃娃用过的,上面一定画了一滩一滩的地图(尿床)。那弹棉花的架势,想必大家都记得,有点像把交响乐团的竖琴,或像一把大弓,吊在背上。弹起来的声音时高时低,其节奏感还蛮强。结束时,师傅会在新弹好的棉絮上放上一厚实的圆木盘,站在上面,屁股一扭一扭的,前后, 左右地划来划去,把棉絮夯实点,小娃娃也在一边开心地看着他在台上表演。 要是能配上那弹棉花的声响和节奏,到是有几分像时下流行的Cha ChaSalsa 等拉丁舞的舞姿。

 

当时还流行一首弹棉花的童谣:“ ? ? 的妈,弹棉花,脚也弹,手也弹,弹得它的妈,不耐烦,请医生,打一针,请木匠,做个官财, 嘿左嘿左抬起来。 没想到娃娃的心理还那么黑暗嗦。嗨,也许是童言无忌吧。反正没什么可学的,低级趣味的上口更快. 现在可好了, 娃娃从小就学国学, 有修养. 想起我们最初接触的那点克己复礼的国学知识, 也是来自一首儿歌: “ 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嘴上讲仁义, 肚里藏诡计。鼓吹 克己复礼 ,一心想复辟。呸 ! 红小兵齐上阵,大家都来狠狠批!” 辱骂和怪话,对娃娃来说, 比讲道理接受得更快。都怪文革和四人帮哦。

 

    除了爆米花,弹棉花的,还有理发的,补锅,磨菜刀的,等等。几乎所有与每家每户有关的事都是在公行道的坝子上进行的,说明当时的坝子承载了很多的社会公共功能。同时也才有你我在坝上留下的那些美好的,简单的童年时光。

 

 

                                  200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