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情

----追憶李約瑟及其同事

 

 

1979年香港中文大學新亚書院成立30周年慶典,学校举办了第二届銭宾四先生学術文化讲座,李约瑟是為期两天会議的主講人会上,他自述了投身中國科学技術史研究的緣起及有关情况,說出了一些感到“困惑”的心裡話。他两天的演讲,编辑成書<<中国古代科學>>出版.。大師逝去,文化讲座未停,至今已經举办了31

當年,出席会議的三位主理嘉宾:钱穆(字宾四)年届85專程從台湾赴香港李约瑟年近80, 從英國劍橋赴香港馬臨年届55,正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長(1978__1987)

 回顧二战時期在華西壩的往事,當年,馬鉴(馬臨的父親)時任燕京大学文学院院長,彼此既是朋友,和馬臨又是师生关係,今在香港再次相聚十分親切、愉快。一次閒聊提及華西壩钟楼时李約瑟對馬臨轻声說了一句 :

I lived in the clock tower (我在钟樓住過)瞬間,令馬臨十分好奇!?

 

       

 

 華西壩鈡樓真是,上自一代宗师下至莘莘学子都對它情有独鍾”!

  銭穆 (1895---1990) 先后在燕京、北大、齊魯、西南联大、华西等大学任教,撰写<<国学大綱>>等著作 80餘部,1700萬字。对中华文学、史学教育贡献頗大 ,堪称「一代宗師」。 

1963,香港新亚书院、崇基学院香港联合書院合併成大学。討論大学冠名之时,他坚持冠名為“香港中文大学”,并坚持中文大学應以發揚中华文化為宗旨以中文为授課語言首任校長必須是華人担任。確立了结合傳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 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創校使命。 

1965,錢穆應聘赴馬来西亞大学任教。196710月到台湾定居。

李约瑟Joseph Needham  (1900__ 1995 )与廿世纪同年,知识界是众所周知的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21岁获英国剑橋大学生化学学士学位. 25先后荻硕士博士学位。受聘为剑桥大学岡维尔凱斯学院研究员(Gonville and Cains  College . Fellow) 在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实驗室工作.研究胚胎学和形态發生。31岁出版了<<化学胚胎学>>、又连续發表了<<生物化学形态学>><<胚胎学史>>,被学術界誉为「化学胚胎学之父」。

1931年美国历史学家、汉学家魏特夫(Kart August Wittfogel )的一篇文章<<为什么中国沒有產生自然科学?>>开啟了李约瑟對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兴趣

1937,一位毕业於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闺女,進入劍桥大学生化系学习,李約瑟夫人(李大斐)其导师,三人互相倾慕,李約瑟和魯桂珍两入很快堕入爱河,发生了婚外情。 

李约瑟与鲁桂珍 三人融洽相处50年

魯桂珍的出現,令李約瑟的爱情、事业双出轨。她不仅改变了李約瑟这个人、还改変了李约瑟的人生道路和科研方向,她邦助李约瑟学会中文, 令李约瑟對中国文化历史着了魔。有幸, 一段和諧漫長的三角恋, 三人和睦同行50年。 早前,魯桂珍推介<<管子>>一书,它成为李约瑟閱讀的首部经典。人、书伴隨了他的整个研究生涯。李約瑟近50年的科技史研究,颠覆了学术界对中国的固有印象, 他搭起了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桥樑。

1941, 李约瑟獲选为英国皇家學会会员。

1942---1946年二戰時期,获委派赴重庆任「中英科学合作館」館長及大使館参贊,他還在华西壩加入了華西大学「东西文化学社」。他以其外官及文化使者身份, 遨遊云、贵、川、陝、甘(敦煌)等多省市县,在艰辛的情况下,他走訪了300多個文教学术机构、訪问了1000多人,行程达 3万餘英里 ,收集了大量宝贵一手资料和中国科学技术史文献。同时, 他還为中国优秀科学家在西方科学杂誌发表研究成果, 作出极大努力。战後,赴巴黎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首任部長。

 李約瑟在多名中国學者的协助下,嘔心沥血撰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分析并採用大量的東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的论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輝煌成就及對世界文明的伟大貢献。內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數、理、化、天文、地理、工农、医药及工程技术等諸多領域。這部曠世巨著全套七卷34分冊。部分已有英、法、德、日、意、西班牙文翻译本。

 

 
     

李約瑟一生獲得多項荣誉:1941年选为英国皇家學会会员 。1971年 获英国学术院院士

1976,李約瑟提出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沒有在近代(500)的中国发生?” 被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為: Needham's Grand Question .(李约瑟难题) 引起学术界极大的反响。

1978年李約瑟获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藝术与科学院、丹麥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 1983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2年莸英女皇授予荣誉勋爵衔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頒發愛因斯坦金奖”。他赢得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热愛,他是中国十大国际友人之一。 

1943---1944,李约瑟在四川走訪了多个縣市。他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授課华西壩、修煉鈡樓上

李約瑟在<<四川的道路>>詩中写道:

「虽然天下到处都一样美好,

但是, 如果你到过四川的乐土,

如果你走過那古老的石板台级,

高低蜿蜒, 绕过水田, 穿过松林,

穿過一飘荡的白云,

在你半睡半醒的朦胧时候,

就会在你的心头涌现,

引起你的一片怀乡之情。」

李約瑟崇尚道教。194353日他在华西壩开始了十二場学术演講,掀起了一股李旋风。他在华大体育館的首場演讲<<科学在戰时及平时之国际地位与责任>>之时,他便推崇炼丹术:”科学是人和人的合作, 以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累积起來的结果。全世界的各民族, 都曾对科学有所贡献。在遠古时代, 埃及、巴比伦、中国和許多地中海国家, 都對数学、天文、医药、化学及地質有過贡献。在这些科学中, 古代中国對炼丹术及在工程方面贡献特別伟大。” 

李約瑟研讀了:老子的<<道德經>>、莊子的<<南華經>>、葛洪的<<抱朴子>>等道教經典。他自号丹耀十宿道人”,晚年又冠名勝冗子”(意为:克服混乱繁雜的能人) 他的道教情结是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框架中极为重要的特色。他在第五卷(化学及相关技术) 的二、三、四、五分册, 特别論述炼丹术的發现和發明。炼丹术分外丹'內丹',李约瑟倾向于內丹',即所謂生理炼丹术( Physiological alchemy )”,第五分冊专題論述了內丹'。内丹修行就是积蓄能量,疏通自身經络,练功時间越长,正气越多, 病、邪、秽气等不干净气态自然逐渐減少直至消失!他甚至作出論断:“中国离开道家,就像大樹沒有根一样。

    曹天钦

谢希德

马临

曹、谢之雕像

曹、谢在上海住宅

李約瑟的同事、秘书、曹天欽( 1920---1995)是中国現代蛋白质研究的奠基人,1938年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1944年在華西壩燕京大学毕业,随即受李约瑟聘请赴重庆「中英科学合作館」工作, 194610月经李约瑟推荐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奖学金赴剑桥大学留学。1948,获劍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 留校從事“肌球蛋白的物理化学研究1951年当选剑桥大学岡維尔.凱斯学院院士。 

1952年曹天钦与幼年时在燕京中学認識的同学 谢希德,在倫敦結婚婚后回国定居 

1960年任中科院生物化学所副所長、1980年当选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出任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1983年当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1986年当选中国科协付主席。他對馬王堆汉墓古屍肌肉保存作出了重要貢献。

2010125---8,为纪念曹天欽誕辰90周年, 召开了<<第四届纪念曹天欽蛋白貭研究国际研討会>> ,2013225日举行了隆重的銅像落成典礼。

謝希德(1921---2000)中国物理学家、中国半导体之母、 1951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195210月回国到復旦大学任教。1980年当選中国科学院數学物理学部委员。1983---1988年任復旦大学校長,是中国大学的笫一位女校長。 1988,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她撰有物理学专著4部。获得美国、英国、日本、香港等六所高校荣誉博士学位。 

曹天钦、谢希德夫妻院士, 被誉为科学殿堂最美丽的伴侶。200479日两人的紀念銅像落成仪式在上海福寿園知博苑隆重举行。他俩身后都將遗体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 他倆的名字深深镌刻在红十字遗体捐献者紀念碑上。他俩的住宅已列入保護单位。

曹天欽、謝希德倆人的际遇并不平坦:

1972年李約瑟访问上海生化所, 見到以前來劍橋留学的曹天钦。当时是文革,曹和太太谢希德被体罚批斗, 太太被禁闭在复旦大学低温试驗室長达九个月, 而曹在单位的煤砖间监督劳动。李约瑟要求上海市的'市革委'让他见曹天欽, 曹才暂停两天监督劳动。 

1982, 曹天钦撰写<<抱朴子'到馬王堆>>一文, 回忆了当时的情形: 

“……我在贵宾室里坐在他的旁边, 看到他拿給別人的名片下印有‘十宿道人'的字樣。这比他在重庆时代即使用的丹耀',更加生动地表达了他的意向。

我心中浮起了一幕幕抗战时期同他工作時的情景。19458,我同邱琼云陪同他们夫妇深入终南山的樓冠台访道,70高龄鹤真监院(摹佛道人),<<道德經>>、登炼丹樓 

可惜,楼冠台道观属於長春真人邱处机建立的龙门派,他们修的是內丹,不是外丹,炼丹樓是修真养性的地方,不是化学实验室。 

那次旅行, 我们還到秦岭深处庙台子的張良庙。那是一个三教合一的道观, 供奉主要的是功成身退、从黃石公游的張良。道士们不炼丹, 却是能用山中的褐鉄矿石和树枝炼出灰口鉄的巧匠。他们制造的铁锅, 行销远近, 颇负盛名。

我也不能忘记在宝鸡东郊的卧龙寺和石羊庙的一段经历。那时日本侵略军侵扰河南, 河南大学的部分师生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 迁到宝鸡, 借宿破庙, 坚持上課。我津津有味地听着李約瑟同化学系的教授们促膝长談。他们討論的是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

我更不会忘記在成都華西壩的钟樓上, 李約瑟一连三天躲起来。同郭本道教授讨論道家的内丹。

1944---1945两年西南、西北的长途旅行中, 我看到他一面进行繁忙的科学交流活动, 一面勤问勤記、摘彔典籍, 鍥而不舍、孜孜不倦地收集着中国科技史的资料。27年之后, 当时的点点滴滴, 已然汇为洪流当年的计划、設想, 已变成一卷卷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这个坐在我身边的人,是个劍桥大学的生化学家, 更是个中国人民的挚友;他是个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更应是个翰林院学士;他是个杂家, 特別是个道家。」

 

  1993, 李約瑟93岁寿辰暨援華50周年之际, 谢希德特別撰文<<仁者長寿>>,以表祝賀。(原文发表於<<新民晚報>>19931221)

郭本道(1901---1948) 山东沾化县人, 1924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1924毕业后入研究院鉆研神学, 1927年获神学硕士学位, 并專事著述。1934年受聘任教河南大学政治系、哲学系, 后任山东大学文学糸主任兼东方宗教研究所所長, 并获博士学位,他精通英、法、德多种文字。二战爆发后, 转到了華西大学任教授, 专志学朮研究, 在青城山灵岩山寺中研究佛経与哲学。日軍侵華时,为避免日軍盗窃和破坏文物,他将燕京大学图書館全套线装本<<道藏>>搬到四川保存。

<<道藏>>是一部汇集收藏大量道教經典及相关書籍的大丛书 ,它令華西壩上的大师们大飽眼福。 

 

 

 

 

 

抭战结束, 郭本道教授先后到南京金陵大学、山东师范学院任教授。一生著述甚丰,<<黑格尔>><<洛克.馬克萊.休谟>>,還有<<中国哲学史>><<二十四史简論>>等书。其中<<黑格尔>>英、德文译本,获牛津大学列作教学参攷书 ,成名中外。

郭本道教授,因治学劳瘁,1945年双目失明,仍坚持口授书稿。1948,随山东师范学院南迁, 不幸途中病逝。当時遗存书稿4竹箱。

李约瑟博士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繁忙的外訪中 ,邀請郭本道教授同上華西壩鈡楼, 希望郭教授口口相傳, 获得「道法自然」的修炼方法, 达到道炁長存、長生不老的目的。

李約瑟既信仰耶蘇基督, 又崇尚道教始祖。

華西壩鈡樓, 是绾轂東西、呼應南北的轴心建筑, 是成都市的重要地标,是永不磨滅的文化符号。钟樓 圆润、洪亮、深沉、清遠的钟声, 不僅是精准的報时器, 同时注入了「驚醒世间名利客, 渙回苦海迷路人」的殊胜含義。他身体力行,情寄鈡楼、心系華西, 为華西壩鈡楼,潻上了艳麗的色彩。我们永遠敬仰他! 

2018-11-22. 张胜楷於香港

參考资料:

1.李学數:<<李約瑟-----科学、宗教、历史、哲学、藝朮的搭橋者>>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2.江晓原:被中国人误读的李約瑟-----紀念李約瑟誕辰一百周年.原載<<自然辩证法通訊>>231(2001)

3.The 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 :<<Joseph Needham Photographs—Wartime China, 1942---1946 >>

4.网络图片               

 

往事如烟 人物掌故 岁月留痕 趣闻轶事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