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坝洋坟

杨光曦

  1910年,由加拿美国、英国三个国家的五个基督教差会:公谊会、美以美会、英美会、 浸礼会和圣公会联合创办的,在中国西南部较为闭塞的地区,推行现代西方高等教育的成都华西协合大学成立了。

  全学校的建筑均由英国著名建筑家佛烈特.荣杜易(Mr. Fred Rowntree)设计绘制图纸。他采用了西式的楼房墙体, 盖以传统的中国古典式的飞檐、斗拱式屋顶,创造出了独特的“中西合壁”建筑风格。这种“中西合壁”作为大学建筑的整体风格, 开启了中国建筑史上的先河,并相继被中国其它大学所采用。而华西坝上的这些建筑群,后来受到了国家建筑部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被列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建筑而加以挂牌保护。

  在建校开始一直到其后的二、三十年中,一座座楼宇相继耸立起来。同时作为洋人教师们的宿舍也一并修建。 在校南路、校北路、校东路、校西路、校中路和广益坝上,一幢一幢的典型的小洋楼出现了。那些洋人们在自家的小洋楼住着, 庭院里带着小草坪,花木藤蔓环绕,一家人坐在草坪上的逍遥椅上看着书报、晒着太阳,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十分惬意。

    这些洋人们在华西坝上工作、教书、育人,尽心尽力,有的甚至把生命也留在了这块土地上。华西协合大学副校长、化学教授苏道璞博士(C.M.Stubbs)拥有一辆当时成都市 很少的时髦的“兰铃”牌自行车。1930年5月30日在校中路上,被一歹徒用扁担偷袭头部,劫去自行车,苏先生当晚抢救无效而逝。

  在华西后坝有一块幽静的地方,这就是埋葬死去洋人们的墓园,被人们习惯地称为“洋坟”。 园内立着一块块西式墓碑,就连一些夭折的洋娃娃也安葬于此。那里绿草如茵,春天来临时开满了各色鲜花,风景十分美丽, 以至于华西坝上的学生们,在空闲的时间里每每都爱来这里玩耍,因此这里也就成了华西坝著名的“坝上八景”之一:“后坝洋坟”。 其余七景是:“钟楼映月”、“鸳鸯小桥”、“三台点兵”、“对牛弹琴”、“孤岛天堂”、“柳塘压雪”和“青春小岛”。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的华西后坝早已被大量的楼房高楼所替代,而洋坟更是不见了踪影。据老华西人回忆, 后坝洋坟大约在现在的南一环路外,人民南路四段原子能展览馆(已拆除)四川省体育馆一带。

  此文权当对当年献身华西坝教育事业的洋人们的纪念!    

写于2012-1-18日
 

如烟往事 人物掌故 岁月留痕 趣闻轶事 联络我们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