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ES父女在成都

杨光曦

 

   结束了对重庆广益中学的访问后,爱尔兰公谊会的Charles LambSophia父女二人来到了成都。1210日这天,在原华西协合大学早年医科毕业、著名小儿科专家陈序宾先生的孙子陈光孟先生的陪同下,来华西坝到我家,这样我得以很高兴地与Charles父女会见。我送给他们《蛇杖华西坝》和《竹石》这两本介绍和研究华西历史的书。又陪着他们参观华西校园,介绍华西坝上那些有百年历史的老建筑,如:怀德堂(办公楼)、懋德堂(现校史展览馆)、钟楼、生物楼(现解剖楼)、化学楼、赫斐院(四教学楼)、五教学楼(由英国公谊会Cadbury家族捐赠)及万德门(六教学楼)等。我向他们介绍,这些很多老建筑在当初,是邀请了英国公谊会著名的建筑家弗列德· 荣杜易(Fred Rowntree)先生来设计。他来到中国后,先到北京观摩了皇家建筑,又到四川游览了川西各种民俗建筑,最终设计出具有中式对称的青砖黑瓦、大红柱子、飞檐翘角、歇山坡大屋顶以及各种怪鸟怪兽装饰的有西式窗户的中西结合的楼房蓝图。

   

父女俩十分欣赏华西这些百年老建筑,对它们的历史故事非常感兴趣,仿佛感受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脉搏在跳动。他们不停地称赞,连连拍照,似乎要把华西坝的美好景物带回他们的记忆中去。

下午,由光孟开车,我们陪着父女二人前往都江堰,参观这一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的伟大的水利工程。向他们介绍,正是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原来经常闹水灾的四川从此变成为享有盛名的“天府之国”。

   

 我们先在山坡上的观景台上观看了水利工程的全貌,看见岷江水从岷山奔腾直下,到达都江堰的尖端——鱼嘴这里。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时任蜀郡太守的李冰及儿子率民众依照地势,因势利导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道。当水量小时,大部分水都经地势较低的内江流到川西平原,提供农业用水的需要。当水量丰沛时,一部分水经过外江分洪奔泻而去。如果内江里的水量还多时,则一部分水量经过飞沙堰再次向外江分流,以保障内江里的水量始终保持一定的量。在这里,外江则发挥起排洪泄洪的功能。

 父女俩看到都江堰的全貌,再听了我们的讲解,连连称赞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和才智,对中华民族古代先人的高度智慧感到由衷的钦佩,说中华民族实在是伟大高明。对两千多年前建成的世界上唯一仍在发挥作用的这一古老水利工程惊叹不已!

 接下来,我带领他们从山上的二王庙逐级而下。告诉他们,在经历“五·一二”汶川八级特大地震的破坏后,整个二王庙遭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毁害。经过几年的加固重建恢复后,一个崭新的二王庙又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我们在二王庙里漫步浏览,主殿里面原来是供奉着李冰父子的巨大塑像,经过重建后,现在改为李冰夫妻的塑像,然而庙里其他的景观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模样,比如:“深掏滩底作堰”石碑,等等。

 Sophia问我有多大的年纪了,我说今年有73岁了。她指着自己的父亲说,啊!你们两人同岁呀!我看着面前这个蓄着白胡须的老者,感觉他好像比我大得多呀。

 在二王庙里,我们沿着陡峭的石阶梯往下走,一些石梯上有些湿滑,Sophia想得很周到,怕两个老者摔跤跌倒,便用自己的双手,一左一右各挽着两位老人的胳膊,缓步下行。这样,我们慢慢地走到山脚下,来到了安澜索桥边。

   

安澜索桥又名珠浦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之前,全长240米,曾多次毁于战乱或者洪水。原桥是就地取材由竹索建成,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保障过路行人安全,改为钢缆取代竹索,使索桥更加安全。

父女俩饶有兴趣走上索桥,近距离地观赏感受古老的水利工程。他们并没有像一些初次走索桥的人那样害怕,而是手扶钢缆,稳步地在桥上行走。岷江流水在桥下哗啦啦地翻腾着水花向远方流去,仿佛要把人们带入远古的流逝中去。

过了索桥,我们来到鱼嘴坝上,朝前望去,只见岷江水从岷山深处滚滚倾泻而来。我告诉他们,鱼嘴就是内江与外江的起始处。现在外江的入口处建起了一座水闸,它对于内、外江水量的分流起到了更加有效的控制作用。在枯水季节,水闸合上,江水顺地势较底的内江流去,滋养着川西平原。而在丰水季节,打开水闸,大部分水量从水闸流向外江泄洪出去,使右则的内江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流量。因此鱼嘴是整个都江堰工程中控制水流量最主要的结构。

Charles父女非常感谢我们陪伴他们在这一天的活动。看到了华西坝上美丽的老建筑和宁静的校园。更了解到世界上最古老的仍在发挥作用的了不起的都江堰。 

成都之旅真是不虚此行啊!

                   杨光曦 2017.11.23. 

 

往事如烟 人物掌故 岁月留痕 趣闻轶事 联络我们